鋁合金壓鑄件表面處理分為前處理和后處理,前處理是為了去除表面氧化皮、油污,添加后處理附著力及改進外觀作用。
鋁合金壓鑄件表面前處理最常用的有拋丸、噴砂和磷化3種,后處理一般運用噴涂、氧化、電鍍、電泳4種。其他的表面處理方法因本錢的原因,只應用于有特別要求的產品上。
從本錢方面進行挑選,前處理依次為拋丸→噴砂→磷化→拋光,噴涂→電泳→氧化→電鍍。磷化后只能進行噴涂、電泳,不能再做氧化、電鍍處理。
從裝修和防腐蝕方面進行挑選,前處理依次為拋光→磷化→噴砂→拋丸,氧化→電鍍→噴涂→電泳。
汽車發動機殼體一般選用拋丸→噴涂處理。
表面前處理方法
手工處理:
如刮刀、鋼絲刷或砂輪等。用手工能夠除掉工件表面的銹跡和氧化皮,但手工處理勞
動強度大、出產功率低,質量差,收拾不完全。
機械處理法:
首要包含鋼絲刷輥拉絲法,機械拋光法、噴丸法。
a、鋼絲刷輥拋光法也就是刷輥在電機的帶動下,刷輥以與軋件運動相反的方向在板帶的上下表面高速旋轉刷去氧化皮。刷掉的氧化皮選用封閉循環冷卻水沖洗系統沖掉。
b、 機械拋光是靠切削、材料表面塑性變形去掉被拋光后的凸部而得到平滑面的拋光方法,一般運用油石條、羊毛輪、砂紙等。
以手工操作為主,特別零件如反轉體表面,可運用轉臺等輔助工具,表面質量要求高的可選用超精研拋的方法。
超精研拋是選用特制的磨具,在含有磨料的研拋液中,緊壓在工件被加工表面上,作高速旋轉運動。使用該技術能夠達到Ra0.008μm的表面粗糙度。
c、噴丸分為拋丸和噴砂:
用鋼丸或砂粒進行表面處理,打擊力大,收拾作用顯著。但拋丸對薄板工件的處理,簡單使工件變形,且鋼丸打擊到工件表面(不論拋丸或噴丸)使金屬基材產生變形。
因為Fe304和FE203沒有塑性,破碎后剝離,而油膜與其材一起變形,所以對帶有油污的工件,拋丸、噴砂無法完全鏟除油污。
在現有的工件表面處理方法中,收拾作用最佳的還數噴砂收拾。噴砂適用于工件表面要求較高的收拾。噴砂過程中產生很多的矽塵無法鏟除,嚴重影響操作工人的健康并污染環境。
上一篇: 鋅合金壓鑄件鍍前處理毛坯查驗介紹
下一篇:鋅合金壓鑄件是如何拋光的